中国再次发现稀土大矿,满载而归!
我国新一代具有无限航区及全天候观测能力的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圆满完成考察任务,于2018年5月18日顺利返回青岛。在万里之外的南东南太平洋首次发现了富稀土大面积沉积,这创造了国际上富稀土深海调查的纪录!而同时,根据联合国规定,哪个国家最先探测到,并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就能拥有优先开采权,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我国陆地稀土储存量在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稀土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但是毕竟陆地资源是有限的并且稀土分布不均匀。与日俱增的稀土需求量以及陆地稀土量的减少,促使各国开始开采深海稀土资源。早在2011年日本就宣称太平洋的深海沉积物之中蕴含着大量稀土,该稀土资源的含量是陆地所以稀土资源总量的800到1000倍。国际海洋区域则是人类共同的财产,此次“向阳红01”号在西太平洋、东北太平洋、中印度洋发现富稀土沉积,初步评估了全球海底富稀土含量。

据悉,“向阳红01”号发现富稀土的历程是十分艰辛。目前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环境领域,比如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指的是粒径很小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很多微塑料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肉眼不可见,因此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这次的考察就在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等地发现了微塑料,这也填补了人类认知海域里的环境问题。“向阳红01”号第一航段就是在恶劣的海况下对中印度洋海盆区开展了深海稀土加密调查,更是发现出了富稀土,使我国成为目前对印度洋深海稀土调查研究程度最高的国家。环球航次第二、三航段工作区域在南大西洋,主要是对海底热液硫化物、生物生态及物理海洋等综合调查。
根据航行首席科学家石学法所说,本次科考历时263天,航程3.86万海里,开启了我国深海研究的新时代。本航行在印度洋地区划分出富稀土的核心区域,对稀土的分布范围和成矿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更是发放了我国“白龙”浮标,这为评估印度洋的海洋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提供了重要数据。“向阳红01”号更是到达了南极区域,与“雪龙”船一起执行中国第三十四次南极考察,对我国相对科研较弱的大西洋扇区进行调查,创造出海洋科考的多个首次成果。特别是国际海洋科研热点在热液和冷泉两方面,在这次考察中也是首次发现了热液和冷泉并存。根据国家海洋局李铁刚介绍,去研究热液与冷泉是分开的,因为两者很多情况下都不在一起,而在南极地区却发现了热液和冷泉共生的系统。

这次“向阳红01”号在深海里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取得了多个“首次”成果,超额完成了各项科考任务,环游世界,取得无数的科研成果,满载而归。这更是向海洋进一步探索吹响了号角,为全球全新的海洋热点问题研究丰富了资料,也是为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