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集中度趋势利于价值回归 下游三大风口将带来更多需求
2020年的新材料风口,稀土是无法绕开的品种。
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机器人……这些都是新经济发展的风口。
先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左心房,电机可称之为右心房。下游新能源汽车放量会拉大对电机的需求,而电机的核心便是永磁。永磁的上游则是稀土,主要是四种重要元素镨、钕、铽、镝。
有券商分析师预测过一组数据,假设2021~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452万、616万、818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已经占到钕铁硼总需求7%~8%,高性能产品需求15%,这与2015年新能源汽车对碳酸锂的需求影响类似。
从政策面上,稀土行业频出暖风,市场价格的价值回归成为共识。从需求端,下游风电、新能源汽车带动电机需求,稀土资源迎来增量空间。
供需和政策面的三重作用之下,2021年稀土价格创出历史新高,稀土企业利润表得到极大改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业内人士发现,稀土行业向好是一个长期过程,当中还有尚待充分挖掘的机会。
价格创出历史新高
稀土下游需求的增长确定性没有问题,稀土市场价格上涨也进一步夯实逻辑。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12月,镨钕氧化物现货均价突破76万元/吨,创下近十年新高。上个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专场竞价中,合计40吨金属镨钕全部以“报警价”(当天最高价)成交,最新成交价达到93万元/吨。
从价格走势图看,稀土价格处于震荡上行,但直到2021年7月才出现真正意义的上涨。这对稀土分离、冶炼的生产企业来讲,价格上涨的业绩贡献将在后半年兑现。稀土价格冲破历史新高,稀土价值迎来重估。之于全球市场,中国稀土储量居于第一。低价阶段,中国稀土一直被当白菜价卖。稀土价值重估的一大意义是抬高稀土的边际价格,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下游需求的增量气势汹汹,但上游供给并不会像过往随意投放,供需结构将偏紧。而从企业的库存量看,2021年氧化镨钕库存为近三年最低水平。一方面,国内稀土供应受指标管控,并非想增加就增加,另一方面,下游需求带来补库存周期,对稀土边际价格影响颇大。
很重要一点在于,曾经稀土价格低廉是因为历史上存在的大量非法开采现象。低价黑稀土绕开指标非法销售,国内稀土的名义产量远远小于实际产量。大量廉价稀土冲击了本该回归合理市价的稀土市场,造成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
但这几年,随着环保督察以及加大对黑稀土打击力度,曾经困扰市场的黑稀土怪象已有所减少。这意味着稀土市场的名义产量也与实际产量趋近。
2021年,我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6.8 万吨、16.2 万吨,同比分别上涨 20%。国内稀土总的供给量呈现温和增加,很难出现集中大规模释放的状况。此外,稀土市场集中度不高,也导致市场价格多年来难有起色
上下游产业链优势浮现
国内稀土开采指标主要集中在中国稀土、盛和资源、五矿稀土、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南方稀土。2021年开采量指标超过万吨的只有中国稀土、盛和资源、北方稀土、南方稀土、四川江铜稀土参股企业。
根据元素划分,稀土又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轻稀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中重稀土都在南方。相比轻稀土,重稀土更加稀缺,且指标增长速度较慢。不过国内拥有重稀土的企业仅有盛和资源、南方稀土、五矿稀土等。
从投资机会来讲,稀土供不应求,拥有资源优势的稀土冶炼企业被看好。毕竟稀土冶炼企业直接受益稀土价格上涨,从财报业绩来看,业绩增速同样证实了涨价逻辑。北方稀土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1.61%,净利润同比增长495.03%;盛和资源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1.18%,净利润同比增长466.16%;五矿稀土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7.67%,净利润同比增长46.98%。
不过因为产量指标限制,稀土冶炼企业的业绩提升要么靠产品盈利改善,要么依靠海外市场的稀土开采。
稀土产业链的投资预期不仅是在上游,也包括中下游。
下一篇:稀土资源宝贵,中国稀土情况如何?